脑瘫患者如何进行家庭语言训练?又该注意什么?
家庭是宝宝学习的自然教育环境。父母与患儿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亦是最早的启蒙教师。家教,使全家人有更多机会参与训练过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关键性的学前阶段,若能及早给予各种基本训练,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脑瘫患者如何进行家庭语言训练?又该注意什么?
(1)保持正确姿势当脑瘫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几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或不按懂。家庭成员都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
(3)鼓励脑瘫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
言语训练时的姿势:训练要建立在患儿头部和躯干控制,嘴部动作的加强,与进食训练等基础条件上。训练时患儿要坐稳,保持头正中位,眼睛与训练者眼睛同高。训练一定要根据正常儿童语言发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首先训练正确的发音 要从较容易的音开始教起,如ai等声母。训练者和家长的口形要大而明确,要注意指导患儿具体的发音部位。
二、命名训练 教患儿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及父母、姐妹或治疗师的名字,身体各部分名称和经常接触的物体的名称。或者在治疗训练前训练者点名,叫到谁时被叫到的患儿应尽量清楚地大声回答“到”。
三、示范 先给患儿示范,再让其模仿。家长或训练者的发音要准确,音量要大,语调要有高有低,速度可放慢些,要带有表情和动作,要引发患儿的兴趣。可以拿出卡片画(小兔、鸟、大象等)说出画上动物的名字,再让患儿重复。在康复中心进行集体训练时,每个患儿各拿一个卡片画,由训练者说出名字加以示范,再让患儿学着说。
四、自言自语 鼓励患儿在玩耍时自己叙述自己在干什么。
五、提问 让患儿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反应,最简单的问题是让患儿回答说“是”或者“不是”。或回答某一个词,以后可引伸到让患儿叙述或讲出为什么。
六、教会患儿使用充满信心的言语 如让患儿作送东西的活动,每次取一个水果送给一个动物模型。在送之前要向训练者或家长报告:“送给大象橘子”,把水果送给动物后,再说一遍,“把橘子送给大象了”。开始时训练者或家长教着说和做,以后患儿自己做,使其逐渐明白言语的用法并提高叙述能力。
七、提示 可以是言语提示,也可以是卡片画或动作提示。通过尽可能少的提示,引出患儿正确的言语反应。如给患儿一个卡片画(飞机在空中飞、小狗在睡觉、小猫在吃鱼等),让他讲出画面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