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闪烁,照亮你我
从事儿童的康复,让我遇见了许多表现各异的小朋友,而这其中,有一些我们所谓的来自“星星”的孩子,从日常的观察,同家长的沟通以及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在业余时间对相关电影的关注、学术性解说的输入等,让我对这样的孩子,有了更深且复杂的心情,深深觉得这群星星孩子家庭的不易,而我想父母所承受的一切是很难用这样简薄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我希望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宽容去体谅他们。
近日,看到一部名为《星空下守望》的微电影,该剧根据真实的自闭症家庭故事改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单亲母亲陈小琪承受着各种压力,独自抚养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斌斌,长年累月坚持训练的辛酸历程。每当迷惘之时,想起儿子丁点的进步都让这个母亲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和母亲不懈的努力,突然有一天斌斌喊出了人生中第1声“妈……妈……”。可不幸的是,妈妈却积劳成疾患上重病,对斌斌的未来充满了担忧,渴望社会爱心帮助自己和孩子继续走下去。
单看这影片都足以让人动容,让人忍不住的心疼。让我想到平日里同一个“凡”星孩子共处的康复时光,回想初见时,孩子的视若无睹,哪怕你调动全身心的热情,企图引起孩子在听觉上或视觉上或身体知觉上,心想哪怕只是让孩子接收到丁点的外界刺激,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据其亲人描述,孩子现已2周岁,1岁半前唤其名有反应,但是近半年呼唤他常无反应。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我玩耍的兴趣比较单一而重复,对于吸水瓶有特别的依赖,一没有就哭闹,一天喝水量远远超过正常量。与他人的对视很少,偶尔有意抑或无意的瞄一眼。心情愉悦时有自发的语音,但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需求,有需求时会抓着大人的手去取,需求不得或是心情不好,立刻躺地上哭闹。但也有一些还算好的方面,即这个孩子并不是同外界的人事、环境毫无感知,他对听觉刺激比较敏感,对于音乐和视频的投入度比较明显。基于种种变现,家长去了医院检查考虑疑似“孤独症”。想想这么可爱的孩子,突然被这么个说法,孩子的家长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所幸家长能够及早重视并介入康复教导。
基于孩子目前的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少,目光对视更是少,语言处于“无口语”阶段,以及孩子安全感、依赖感等心理需求等。从语言方面来说,孩子处于“无口语”阶段,我们早期的短期目标便是先和他熟悉起来,最基本而主要的便是改善目光注视一块,这是培养他语言相关能力(注视、听从简单指令、动作模仿、交流愿望、使用某些手势符号等等)的一大基础能力,是交流最基本的技巧。只有引起孩子的关注,我们给的诱导刺激以及指令才可能为他所接收。
目前来我单位康复一月有余,不敢说有巨大的变化,毕竟很难一口吃撑大象,但孩子确确实实的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主要在对来自外界的各种感官刺激,尤其是听觉刺激一块,加上孩子对于某些物品(诸如吸水瓶、音乐、食物等的喜爱),教导训练中借由对这些物品,针对性的逐步行正反馈,强化目光对视,淡化对某些物品和人的依赖。现在对于吸水瓶不至于时刻不理手,状况好的时候,他能自己放下水瓶做某些事情。另外,对于音乐刺激依然很活跃,这从某些方面来说,太强的音乐沉浸氛围对他接受其他各种外界的刺激不利,所以,我们在训练中会有意识地选择他喜欢的音乐,在此基础上,在他状态相对可以的时候,降低音量,甚至恰当的暂停音乐播放。在活动中与人的对视逐步增多,短的时候可有三四秒,长的时候可达十多秒,这跟之前几乎没有对视真是好太多了,虽说这样的注视还达不到经常性,但每次引起他的注视,心里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另外,目前可以对于简单的指令,诸如“凡凡,坐”、“拿”、“放”等可有反应,但注意力时间还是比较短,对于某些活动、物品的刻板反复的行动依然比较明显,这些行为有待长期的纠正,我们会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希望接下来的康复教导能够继续带来新的更好的进展。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特殊儿童方面的问题可致电咨询:400-097-6308,微信报名:请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我们将给予家长们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