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厦门首康儿童康复中心
咨询热线:0592-5225303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蔡塘工业区10号B栋(万佳国际酒店后侧);
交通路线:No1、乘坐38、39、88、127、129路公交到蔡塘广场站下车向西走50米即到(万佳国际酒店后侧);
 No2、乘坐BRT快一线、快二线到“蔡塘站”向东走150米即到(万佳国际酒店后侧

趴翻坐爬站,3分钟学习大运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为障碍

趴翻坐爬站,3分钟学习大运动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7-05-31 * 浏览 : 140

认识大运动

粗大运动,又称大运动,是神经对腰、颈、四肢等身体各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是宝宝出生第一年最重要的生长评估标准之一。

大运动的发育与其他能力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婴幼儿的俯卧位抬头、左右转头、坐爬站行等大动作,都为其接触环境创造条件,从而对感知、认知的发育起积极作用。又如绘画、写字等精细运动,都需要竖头、坐等粗大运动的完善作为基础才能完成。

婴幼儿大运动发育的顺序

1个月:抬头片刻。

 

2个月:俯卧抬头45°,竖抱时头能转动自如。

 

3个月:俯卧抬头90°或垂直体位头能直立

 

4个月:俯卧抬胸手臂能支撑,翻身能从仰卧翻成侧卧再翻成俯卧。

 

5个月:两手支撑能抬起上半身,腿能直立,在扶助下能稍作一会儿。

 

6个月:手臂支撑向前移动,扶掖上下跳,翻身自如,扶坐较稳。

 

7个月:独坐,抵足能爬行,双手扶物站一会。

 

8个月:会手膝爬行,扶腋能迈步。

 

9个月:手膝爬行自如,能扶物蹲下站起、坐下,拉双手会走几步。

 

10个月:独站片刻,能单手扶栏走。

 

11个月:成人牵一只手能行走,推学步车向前走。

 

12个月:独站稳,能走几步即扑向成人。

 

13-15个月:独走自如,不扶东西可自己蹲下。

 

16-18个月:可控制走、停,在成人监护下可扶栏上楼梯1-2级,能举手过肩扔球,踢球无方向。

19-24个月:跨障碍(跨过线道)走,走过25-30厘米宽的平衡线,能低头钻过拱形门,上下攀爬,爬家具。踢球较准,跑步平稳。


25-30个月:会用脚尖走,不扶栏上下楼2-3级,独脚能站1-2秒钟,双脚能跳离地面。

31-36个月:双脚交替上下楼梯,立定跳远并站稳,从15-20厘米高处跳下并站稳,单脚跳2秒以上,骑三轮车会走直线和转弯。

大动作的训练

1-2个月的婴儿可以做俯卧抬头动作训练。抬头是婴儿出生后需要学习的第一动作。一般在婴儿睡醒后喂奶前,换好尿布,让婴儿趴在较硬的床上,将其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呼唤着宝宝的名字,或者用鲜艳的有声响的玩具引逗宝宝,不但能训练宝宝抬头,还能训练宝宝的视觉追物和寻声能力。

翻身

当宝宝能够俯卧抬头45度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宝宝练习翻身了。

首先,让宝贝平躺,然后将宝贝的右腿跨过左腿,这时宝贝会用尽力气侧翻,父母可以顺势用手在宝贝背部给一点力,帮助宝贝翻身成功,翻过来以后再帮她将压在身下的小手拿出来。

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用玩具在一侧逗引宝宝,鼓励宝宝独立完成,由仰卧位翻至侧卧位和俯卧位,通常宝宝在5-6个月的时候就能够翻身自如了。

在宝宝变得灵活的同时,眼中的世界也更加丰富多彩了。翻身训练要在宝宝可以侧睡后才开始,而且每次训练最好不要总朝着一个方向。

对于独坐不需要针对的训练,因为过早坐立对脊柱的发育不利,所以当宝宝开始坐但有些晃动的时候,除了扶住宝宝保证安全外,也要控制坐的时间不能太长。当宝宝能坐在床面并能平衡自己身体时,才说明孩子已经有独坐的能力了。

在宝贝从“趴”到“屈膝弓腰”的训练完成后,父母可以准备爬行垫,滚滚球和一些晃晃悠悠的玩具进行爬的训练了。

→屈膝弓腰

 宝宝的爬行基本都是从“匍匐前进”开始的。因为手臂力量不够,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上半身,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宝宝趴在大人的枕头上,用外物形成宝宝屈膝弓腰的意识。

→模仿

当宝宝手臂力气不断增大的时,我们可以演示给宝宝看,爬行是怎样进行的。在宝宝面前,自己先屈膝弓腰在爬行垫上,然后移动左腿,同时向前移动右手,慢慢爬行前进,一边做一边告诉宝宝,爬行时手脚的交替是这样的。

如果宝宝无法自己从匍行转为手膝爬行,可以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下,然后提起腹部,逐步让体重落在手和膝上。

→玩具引导

学爬行最好的玩具是大小不一的球,球滚来滚去,会激起宝宝莫大的兴趣,促使宝宝克服爬行中的困难,去追逐滚动的皮球。

也可以把宝宝最爱的玩具放在前方不远处,让宝贝去抓够,几次爬行动作的重复,宝宝就会领悟爬行的要领了。

站立是行走的前提,而站的姿势则是关键。当宝贝能用整个脚掌着地,同时又能自己扶着身边的物体时,我们可以鼓励宝贝独自站立了。

宝宝站立时,如果是脚尖着地,说明还未达到站立的阶段,这时不要急于扶着宝宝站立,否则对宝宝脚弓、下肢肌肉发育不利。而且,一旦形成习惯,会影响走路的姿势。还是应该多让宝宝趴着。

一般来说,在宝宝学独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学扶着东西走了。这时候,父母可以在他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

当孩子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学走路的起初阶段,切记要扶住宝宝的腋下,不要直接拉宝宝的手臂或者小手,否则很容易拉脱臼,伤到宝宝。

训练原则

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

妈妈通常对宝宝所处月龄的发育指标十分关心,如果发现宝宝在某一方面的运动技能低于同龄的其他宝宝就会很着急。

实际上,宝宝的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只要这种差异在3个月以内,父母就不必着急。发现宝宝哪方面落后了,用游戏的方法每天坚持练习,一两个月之后宝宝就有可能赶上平均水平。

调动宝宝的运动兴趣

有目的地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运动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如果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宝宝肯定不喜欢。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宝宝,宝宝才会积极配合,这一点对低龄宝宝尤其重要。

合理安排运动量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多大的运动量合适,需要父母慢慢观察。以运动后宝宝没有明显的疲倦感,饮食和睡眠正常为宜。

不要急于求成

每个孩子的发育历程是不同的,大动作发育快的也有可能精细动作发育会慢,反之亦然,所以孩子之间没有可比性。

大动作发育时间表并不是一根准绳。大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尽早掌握运动技巧,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

父母切记凡事应有度,切勿揠苗助长,适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宝宝喜欢则继续,宝宝不喜欢就立即停止训练”的原则。身体的健康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细心的呵护。

147375030424271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