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
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主要通过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听话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主要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来实现。此外,为了说出有声言语,还需要专门的发音器官。因此,儿童语言的发生依赖其发音器官、语言听觉系统和神经中枢的发育与成熟。

(一)人的发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 包括从口腔、鼻腔,通过咽喉和器官到达肺脏的一连串管道,主要部分是肺和气管。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是发音的原动力。语音一般都是在气流呼出时发出的。
2.喉和声带 喉是由四块软骨组成的一个圆筒型的小室。小室的中央是声带。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厚薄、长短及其收缩的程度。
新生儿的喉是由很薄的软骨组成,位置比成人高三个颈椎,会厌软骨和膈的位置都比较高。膈肌也不发达。新生儿能发出声音,但却不能发出音节比较分明的语音。儿童的声带比成人的短,所以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高。
3.口腔、鼻腔和咽腔 均是发音时重要的共鸣器。鼻腔是固定的形式,而口腔有形式上的变化。口腔中的舌、悬雍垂、软腭等部位可以自由活动,使共鸣器的容积和形状发生种种改变,产生各种不同的语音音色;声音节奏的快慢和清晰度也受到这些部位活动程度的制约。
婴儿的口腔、鼻腔和咽腔比较狭窄、短小,因此,发音也受到影响和限制。婴儿唇、舌的活动性差以及出牙情况也影响发音。

概括地说,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主要通过如下程序:空气在一定压力下由肺部,通过声带间的狭缝时使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由于共鸣器的共鸣作用,大大增强了声音的响度,又由于口腔容积以及舌、腭垂、软腭、唇、齿等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形成种种各具风格的语音音色。